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明确提出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勾画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深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入系统地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和重大任务,深刻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
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校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和具体实践。现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全面提高质量、推进内涵式发展的新时期,全面深化综合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既需要用法治、制度巩固现有发展成果,又需要用法治、制度进一步激发改革动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突出和重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是关系到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加快推进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战略问题,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高校必须在依法治国总体部署下,采取切实行动,深入推进依法治校。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与依法治理紧密结合;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立德树人,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坚持以人为本,依法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切实转变管理理念与方式,推进学校管理和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总体要求是,要牢固树立依法办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维护法律制度权威,规范权力运行,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要以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为目标,推动落实和规范高校办学自主权,形成政府依法管理,高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社会依法支持和参与学校管理的新格局;要以大学章程建设为契机,全面推动制度创新,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健全;要切实落实师生主体地位,依法落实和保障师生合法权益;要推动民主建设、健全权利保障和救济机制,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党委领导,实施依法治校必须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依法办事,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建立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学校内部制度体系,力求做到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坚持民主管理,实施依法治校必须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师生员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实行校务公开,推进决策的民主化,保证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坚持从实际出发,实施依法治校必须立足学校发展基本情况,总结经验,借鉴国内外高校有益经验,探索形成具有吉大特色、科学有效的依法治校发展之路。
学校对综合改革进行了顶层设计,迫切需要一套科学可行的改革方案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为此,在改革方案制定过程中,我们非常注意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健全民主管理与监督,依法依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妥善解决好改革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发挥好法律制度的保障、规范与推动作用,让法治手段为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保驾护航,力争制定一套既着眼长远布局、做好顶层设计,又脚踏实地、做到切实管用的改革方案,争取在国家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同时继续发挥依法治校示范单位的模范和带头作用。
依法治校对我国当前的教育管理有着重要意义。我认为依法治校的基础是明确学校、教师、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管理的根本方略,教育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部分,国家的法制化离不开教育的法制化。可以说,随着教育教学法律法规的发展完善,依法治教治校显得刻不容缓。如何实施依法治校,我谈一些体会如下:
(一)紧抓学校内部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学校治理结构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对于规范学校管理、建设和谐校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意重大。然而,有些学校对于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学校不同程度地出现制度不健全、不规范、不科学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正常的管理秩序,限制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学校从程序和实体两个方面,不断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凡制定章程和关系师生权益的重要规章制度,都要遵循民主公开的程序,健全师生参与的渠道,征求利益相关方意见。学校规章制度的内容要符合法律保留、公平公正等法治原则,保证学校制度体系的合法适当和协调统一。治校实践中法与国家政策、法与学校内部规范性文件的关系得到正确处理。同时,要完善决策执行与监督机制,在学校内部形成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治理结构。学校应当以教学科研为核心,探索完善管理体制,克服实际存在的行政化倾向,实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相对分离,保障学术权力按照学术规律相对独立行使。要完善学校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切实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会等组织,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国家政策、合法的学校内部规范性文件对国家法律是一种有效支持,会对学校管理产生推动作用,是绝对不可偏废的。”
(二)坚持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建设平等校园环境
构建平等校园是落实教育公平、权利平等理念的直接要求和集中体现。教书育人是学校的核心职能和存在根基。依法办学,落实师生主体地位,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育人环境,是学校推进依法治校的落脚点和具体体现。要求坚决杜绝教师违反法定义务和国家规定,利用自身特定职权谋取不当利益的行为。强调要在校园中大力弘扬平等意识,注重对学生和教师权利的尊重和保护。要求全面加强学校的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建立便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公开社会、师生关注的信息,使师生对学校的意见能够及时得到反馈。
(三)加强学校法治文化氛围建设,保障学术自由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校长、教师和学生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是基础。学校管理者要带头增强法治意识,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提高运用法治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在学校领导任职前,教育部门以适当方式考察其法律知识和依法治校理念;要求在教师入职、岗位培训和履行职责的全过程都要包含法制教育的内容,全面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意识与能力。同时,要加强和改善学生法制教育,开展好“法律进课堂”活动,把法治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保障教师和学生的研究自由、学习自由和学术自由是学校办学自主权的重要内容。同时,学术自由也需要在法定限度内行使。当前出现的学术失范行为等现象,与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求学校建立公正、公平的学术评价标准和程序,健全完善对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行为的认定程序和办法,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总之,高等学校实行依法治校,是适应法治潮流的必然选择。实践中我们必须科学把握其内涵,全面推进,从而促使高校管理现代化、法治化目标的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