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巡视工作专家在解读《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时说,举凡被追责问责的干部,大都深染“担当缺失症”:面对大是大非不敢出手亮剑,面对矛盾难题不敢直面破解,面对危机风险不敢挺身而出,面对渎职失误不敢承担责任,等等。干部不担当,事业发展便缺少了稳固基石,政策在落实中落空、发展“涛声依旧”的问题由此源源不断。
不担当的干部,不管是甩手推脱型,还是圆滑世故型,或者逍遥无为型,大都有一个心理病根,那就是“怕事心态”:一怕“多干事、易出事”,丢了官帽;二怕斗邪气、得罪人,丢了选票;三怕树大招风难作为,丢了声誉;四怕揭脓包、捅蜂窝,丢了退路。他们最为擅长的,是庸俗哲学和“太极之道”:上下讨好,八面玲珑;拍胸脯说大话、拍手掌讲好话、拍屁股没后话;该负责的装糊涂,不该负责的假清高。归结起来说,不担当尽责,原因就在于“心贼”当道,私字作祟。
近读政道之书,一则“官事”令人感慨不已。宋仁宗时,官僚机构臃肿,州县官吏多有怠政失职者。范仲淹在朝廷推行吏治改革时,视各路官员优劣,升迁政绩卓著者,降黜为官贪渎者。当他“取诸路监司名册”,将不才“一笔勾去”时,枢密使富弼对他说:“一笔勾之甚易,焉知一家哭矣?”范仲淹答曰:“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为官意味着责任,有责任就要担当;避事躲身、失责无为,半点为官资质操守都没有。
从“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的包拯,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从“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谷文昌,到“为了改革开放事业,要杀出一条血路”的袁庚,古往今来,做官“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者,皆胸怀天下、坚守公心、勇担重任。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从政是为公的事业,权力是民赋的责任。为政者只有“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秉持“计利当计天下利”的大公品格,具有“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担当铁肩,才能负重任、敢作为、成大业。
1962年冬,大雪纷飞,兰考县火车站里,挤满了外出逃荒灾民。当时,一位省领导实地考察,看到兰考的恶劣环境和严重灾情,提议一分为四,将兰考划给周边四个稍好的邻县。焦裕禄面对巨大的困难和压力,当场立下军令状:情愿累脱三层皮,也要安抚好百姓,绝不能把困难推给兄弟县!共产党的“官场”非为升官发财的名利场,也不是清闲安逸的养生堂,而是为民造福的奋斗场。要奋斗,就须舍得了一己之得的功名利禄,担得起安邦富民的公仆义务;放得下进退去留的个人得失,负得起振兴一方的公权职责。
“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实现亿万人民的梦想,是共产党人追求的“万里功名”。当下,改革攻坚、发展破障、小康决胜,时与势呼唤各级干部当有敢为人先的精气神、披荆斩棘的攻坚力、善作善成的真本领。这是“不忘初心”的检验,是为官从政的“王道”,亦是失职问责的“霸道”。不可不警醒,不可不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