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甘肃高校积极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通过调查,本文分析甘肃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十大工程,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关键词:甘肃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大工程;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了更好的在甘肃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做好甘肃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甘肃省数所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了调研和问卷调查,发现甘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针对思想政治队伍建设、社会实践作用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寝室的功能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问题,亟待采取有力的措施和办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甘肃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甘肃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和机制逐步完善。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在于加强党的领导。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各高校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委学生工作部全面负责,二级学院具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并明确由一名党委副书记或副校长主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加强了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甘肃省教育厅建立了全省思想政治课教师轮训制度,依托西北师范大学设立了培训基地,对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了培训、轮训。组织思政理论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与考察,其中在兰州理工大学试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走基层”活动,对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入基层、了解社会,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近年各高校贯彻《意见》精神,大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吸引了一批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热爱学生工作的干部长期稳定从事辅导员工作。但根据《意见》提出的学生辅导员和学生1:200比例配备要求,甘肃省大部分高校辅导员数量还有较大差距。
3、思想政治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各高等学校克服经费困难,不断加大思想政治工作投入。根据调研情况,全省大部分高校都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建设,大学生活动中心、科技创新基地、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等设施比较完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设施比较齐全,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高校还创造条件,在学生公寓建设了“党员之家”等活动基地。大部分高校能够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费。
4、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改革和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提高政治觉悟。
5、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和氛围逐步改善。
一是全社会关注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日益浓厚。省委省政府领导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出重要批示并提出明确要求。地方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领导积极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和爱国主义教育,在全省建成了一大批大学生社会实践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许多新闻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开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积极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二是高校“环境育人”氛围日益浓厚。近年来,全省高校坚持“环境育人”、“全员育人”理念,形成了时时育人、事事育人、处处育人、人人育人的良好机制和氛围。许多高校根据学校育人的目的,对校园物质环境进行有意识的设计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大力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组织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大正面为主的宣传力度,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一种学习先进、弘扬正气的校园舆论氛围。
6、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断创新。近年来,甘肃省高校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形成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做法。如西北师范大学以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统揽,认真履行“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两大战略任务,紧紧把握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新特点、新变化,不断丰富和创新青年工作的活动载体;兰州理工大学提出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生活化、人文化、诗意化的思路,着力推进以“红柳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总体来看,全省高校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建设。近年来,甘肃省高校充分利用学生社团的组织优势,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比如,创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等理论型社团,聘请理论功底深厚的思政理论老师通过讲座、谈心、交流会等形式来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再如以学生社团为单位,组织开展“三下乡”等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使社团成为联系学生、组织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发挥了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二是创新学生宿舍育人新模式。各高校坚持以学生宿舍为基本单元,创新学生宿舍育人新模式。如高度重视宿舍管理,选派辅导员、班主任、后勤工作干部入住学生宿舍,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将影响学生思想、行为方面的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再如设立学生宿舍楼长、层长,辅助宿舍管理员和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加强宿舍文化建设,通过完善宿舍检查、评比、监督、奖惩机制,从制度上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开展各种宿舍文化竞赛活动,如“优秀文明寝室评比活动”、“宿舍设计美化大赛”等方式,达到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的。
三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甘肃省大多数高校都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并通过举办心理知识讲座,开展心理挫折训练,团体咨询、心理剧、心理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帮助大学生释放心理压力,排除成长中的困惑或烦恼,有效提高了甘肃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二)甘肃省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
对甘肃省部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意识较强,充满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但政治取向具有明显功利性。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绝大多数大学生政治立场比较坚定,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有较高的认同度,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总体态势持积极乐观态度,在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等方面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和报国情怀。有81.5%的大学生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历史的选择。
但部分大学生的政治取向带有明显的功利性,他们往往倾向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对入党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清,不少学生甚至把入党、评先进等作为日后就业的一种筹码。当问到入党动机时, 24.2%的学生认为是“增强就业竞争力”,10.8%的学生认为是“谋求仕途发展”,7.8%的学生认为是“随大流”,32%的学生选择了“暂无入党动机”;
2、思想道德积极向上,积极赞同主流价值观念,是非分明,但理想信念缺失情况较严重。调查显示, 89.6%的大学生赞同“做人比做事、做学问更重要”,92.5%的大学生赞同“诚信受益”, 73.3%的大学生赞同“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可见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思想道德积极、健康、向上。积极赞同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等主流价值观,
95.8%的大学生反对对“长明灯、长流水”视而不见的行为,95%的大学生反对利用网络和手机发布不健康、不负责任的信息, 88.8%的大学生反对长时间在网上聊天、游戏等,80%的大学生反对从网上下载别人的文章,简单拼凑作业,或在作业、论文、实验中使用他人的观点、论述或数据而不加注释。说明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是非观念,普遍反对校园不文明现象。
同时,有30%的同学表示对政治不感兴趣;同学们普遍关心的是与自己切身相关的问题,关心自己日常学习与生活问题占85.2%、就业问题占80%、同学关系48.1%、恋爱问题占47.1%,同时部分同学对时事话题也关注的占28.6%,但是对于“通货膨胀等经济问题”和“民主与政体等政治问题”关注的较少,分别只占15.2%和8.6%。这就导致部分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容易以偏概全、在理想信念上容易摇摆不定,价值观念模糊不清,不符合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方向。
3、大学生普遍认识到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基本认可所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较弱。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非常重视,如对于“当代大学生是否很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品质培养”的选择是:认为“很需要”的人占87.5%,认为“可有可无”的人占10.1%。认为“不需要”的人占2.4%,对所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认可度较高,有31.5%的人认为“所在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对自身有很大的影响,有很大的转变”,有41.9%是人认为“比较有影响,有一定转变”。有60%的人认为所在学校的思政理论课教师“为人师表,讲究方法,很受欢迎”,可以看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普遍比较受欢迎。
但是,有41.8%的人认为是“授课方式陈旧”,有9.7%的人认为是“教师理论水平不高”。有15.1%人认为“所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本没有方法,不受欢迎”。从这些数据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有很多薄弱的环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4、学习态度端正,但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大学生普遍认识到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是优秀人才的立身之本。据调查,在学习目的上,82.07%的学生认为“努力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在学习态度上,53.68%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态度端正或基本端正”,另外,高达47.31%的学生在课余时间用于学习。同时,81.45%的学生认为早自习对促进校风学风建设和个人学业进步有重要作用。
然而,仍有部分学生不珍惜自身所拥有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将学习的紧迫感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学习主动性差,缺乏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实际行动。调查显示,认为自己学习态度“不端正”或者“从没想过”的大学生占到了12.1%,而承认自己考试有过作弊经历的大学生也占到了9.57%,有13%的大学生的课余时间主要用于上网。可以看出,学习主动性两极分化较为明显,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责任感和自觉性。
5、生活态度总体良好,但心理建康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的生活态度是其一切生活表现的主要决定因素。据调查,77.4%的同学能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对待人生,有17.74%的同学认为“满足于过得去”更加符合实际;54.2%的同学认为人生的理想与目标使生活能过得充实、幸福;12.3%的同学认为其人生目标是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有11.2%的同学选择以“财富”作为其人生目标,并希望以此证明自己的能力与价值。46.3%的同学认为人生的最大快乐是发展自我,实现梦想; 13%的同学认为人生的最大快乐来自于“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在对待学习和生活方面能够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他们的生活价值理念与社会核心价值取向趋同,也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期待基本相符合。
同时,72.3%的大学生对目前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感觉一般或不满意;57.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压力很大或者较大。压力来源主要是就业压力占77%、学习考研压力占59.8%、经济压力占26%、情感压力和人际交往压力占19%。
6、就业心态乐观,但择业观念有待改进。据调查,大学生对毕业后前途的看法,选择充满信心和比较有信心的比例为50.6%,而选择信心不足和没有信心的比例为16.3%。在大学生对今后就业所持态度上,选择“非常乐观”和“比较客观,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占总人数的89.68%。可见大多数学生对就业前景并不悲观。但受传统就业择业观念的束缚,功利主义和现实主义思想比较浓厚,不能从长远来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在职业选择和未来发展方面,受经济收入的影响,选择外企、国企的占48.7%,其次是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占34.4%,选择自主创业和民企的仅有16.9%;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有75.5%的人愿意到大城市去发展,有23.1%的人选择到中小城市,仅有1.5%的人愿意到农村发展创业。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从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整体状况看,有的高校没有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也没有相应的配套制度。从数量看,辅导员队伍空岗、缺位的问题比较严重。据调查,截至2012年,甘肃省高校专职辅导员与在校学生比为1:474;本科院校配备的比例约为1:400,远低于《意见》规定的1:200的要求。从经费投入看,部分高校还无法落实生均20元用于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标准,严重影响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同时甘肃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员队伍状况不容乐观。从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看,部分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还存在明显的欠缺;部分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工作处于消极被动的应付状态,积极主动地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新方法、新手段的能力不强,对自身要求较低。
2、社会实践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亟待加强。主要表现为:在思想认识上,许多高校没有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巩固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方式和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在教学组织上,大部分高校重视课程教学,没有把社会实践作为必须的教学环节,没有完整、统一的管理体制,考核及评价体制也过于薄弱、很不完善,社会实践活动随意性很大;在社会实践活动目的上,重视专业技能的应用及提高,轻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等等。
3、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亟待优化。在调研中发现,全省各高校都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但整体来看,一是有些高校物质文化建设起点不高。如在建筑布局上不顾及学校建筑整体上的风格、和谐及美感,更谈不上突出校园建筑的文化内涵,挖掘校园建筑的育人作用; 在宣传文化设施建设方面,有的高校公用电视很少,宣传栏、阅报栏更新和维护不及时;校园卫生方面,有的学校卫生死角多,校园环境脏乱差现象突出,使“环境育人”的功能大打折扣。二是部分高校活动文化层次不够。部分高校对校园活动文化缺乏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使校园文化活动处于零散、混乱状态。有的高校在学生党支部建设、团学组织建设、学生社团建设方面没有整体规划,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形成影响不大。三是高校精神文化的育人功能亟待加强。一所大学的精神文化体现在其校训、办学宗旨、办学理念、校风等方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直接的引领作用。近年来,甘肃省许多高校着眼于提高办学水平、扩大社会影响的需要,凝练出了各具特色的大学精神,其中兰州理工大学的“红柳精神”、兰州交通大学的“铁道精神”等有着比较大的影响,但许多高校对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具有自身特色的校训、办学宗旨、办学理念等提炼不够,影响了大学精神文化对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发挥。四是学术文化的育人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甘肃一些高校部分教师不能潜心学问,教书育人,还有极少数教师学术造假,导致这些高校学术风气不够浓厚,教师不能言传身教,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4、寝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有所弱化。寝室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单元。寝室风气如何,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及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条件下,学生公寓更是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但是因为甘肃省有些高校学生公寓建在校外,对大学生们生活在相对集中的空间内易引发学生的群聚行为认识不够,公寓管理与服务人员的素质不高等等,由此导致寝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被弱化,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亟待重视和加强。随着“90后”独生子女进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要。但甘肃省许多高校对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还是用旧的观念、旧的方法来对待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有的认为绝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只要通过一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课程的开设及讲座就可以解决问题。少部分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解决问题,确实比较严重的,就交还给家庭,甚至交给医院,把这些本应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咨询、辅导及相应治疗就可以成为人格心理健全的学生推向家庭、推向社会。同时,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投入不足,还处在没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没有固定的心理健康教育阵地,没有经费预算的“三无”状态。据甘肃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调研组的统计,甘肃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与学生比例只有1.74:10000,也就是说,10000名学生只有不足2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6、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亟待加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现代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成了严峻挑战。如何在网络语境下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调查发现,甘肃省部分高校对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认识不够,有些高校校园网建设严重落后,少数高校还没有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平台。特别是部分高校还没有建立网上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和队伍。所以这些,都表明甘肃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引起有关高校的高度重视。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甘肃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措施
1、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工程,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基本原理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二是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要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要创新“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形式,传递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三是要大力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四是要大力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要通过在大学生中开展诚信做人教育签名、诚信考试专项教育、以“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大学生”为主题的演讲、征文比赛等活动,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引导大学生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惩”的价值导向,促进诚信品德的形成。要运用“行政主导,统筹规划,校方管理,学生使用,三方共建,社会联动”的构建模式,启动甘肃省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工作,并在 7月底前完成本科院校的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工作,年内完成高职高专的学生诚信建档工作。届时,甘肃省将成为继广东之后国内第二个具有覆盖全省高校学生诚信档案运行体系的省份。
2、实施理论武装工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力争在每所本科院校建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点,不断提高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水平。二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三是要借鉴兰州理工大学“教师走基层”活动的成功经验,推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入基层,接触“地气”,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四是要把形势政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大学生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制定形势政策教育教学计划,及时编写形势政策教育宣讲提纲,并认真组织实施。
3、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要树立典型,充分发挥榜样在推进大学生道德素质提高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要按照教育部关于组织开展“寻找身边的张丽莉”活动的要求,开展“看身边人,说身边事”宣传活动和“寻找最美高校教师”活动,挖掘和宣传甘肃省高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学习成才的先进典型,在高校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要加强校园内部管理,开展“做文明高校教师和大学生”活动。为推动大学生基础文明建设,各高校应根据实际,设立“校园文明行为监督岗”,聘请离退休老同志担任“校园文明行为监督员”;扩大学生自律督察队,推动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管理,并在高校校园网设立“校园不文明行为曝光台”,及时督促后进。
4、实施社会实践教育工程,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要求。为此,要充分发挥现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高校挂牌建设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的作用。要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学分,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制度化和常规化。要完善社会实践考评制度,并建立学生社会实践成绩档案,将其与优秀学生评选、推荐就业等挂钩。要丰富社会实践内容,增强社会责任感;鼓励大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树立劳动观念,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要注意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分阶段、分层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低年级学生以开展军事训练、生产劳动、社会调查、公益活动、支援服务等活动为主,高年级学生以专业实习、挂职锻炼、助研助管、科技发明、创业实践等为主。要整合资源,建立更多相对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要选择有纪念意义的革命历史圣地作为社会实践基地,使大学生深刻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接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教育。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等作为社会实践基地,使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检验自己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并利用专业特长,为企业提供适当的技术服务。要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乡(镇)、村作为社会实践基地,使大学生深切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成果,激发大学生努力学习、发奋成才、报效祖国的热情,鼓励大学生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服务。
5、实施大学文化建设工程,着力营造育人氛围。
一是要大力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着力构建优美的校园环境,使人文美、艺术美、自然美相协调,在提升校园环境育人功能上狠下功夫。二是要加强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创建“绿色校园”“节约型校园”等活动,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三是要不断推进行为文化建设。加强领导作风建设,加强师德建设,加强大学生三观教育,培养学生爱校荣校的情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使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培养管理和服务人员爱岗敬业、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养成公道办事、热情服务、讲求效率的工作作风。四是要系统推进高校制度文化建设。通过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大学制度;加强学校基层学术组织建设,推进阳光治校,实行校务公开,使学校规章制度内化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为高校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五是要凝练、弘扬和传承高校的精神文化,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和学校出版社的建设,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报告会、讲座的管理,绝不给错误观点和言论提供传播渠道。
6、实施思政创新工程,主动占领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成为新的信息交流平台,并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全面而又深刻的影响。要全面加强高校校园网建设,建设一批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和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当前要倡导高校建立官方微博,运用微博把握高校在网络中的话语权,正确引导校园舆论方向,把官方微博办成学校与学生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要利用校园网、手机短信等信息平台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要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校园网的管理,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7、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程,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各高校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要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配备足够数量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8、实施服务学生工程,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高等学校要从严治教,加强管理,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要加强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完善资助政策和措施,形成资困助学体系,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实现不让一个大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承诺。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加强就业指导,创造条件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高校要通过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把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的关怀落到实处。
9、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水平。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研究和制定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具体意见,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才培养工程,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学习考察等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建立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职务系列,鼓励支持他们安心本职工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建立专项评优奖励制度,定期评比表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树立、宣传、推广一批先进典型。要全面贯彻《意见》精神,着力建设一支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力争“十二五”末全省高校专职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达到1:200的标准。要完善政策机制,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10、实施社会关爱工程,努力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意见》要求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高等学校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要把优化校园周边环境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结合城市改造和社区建设搞好规划,加强综合治理。要依法加强对学校周边的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坚决取缔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经营性娱乐活动场所,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及时处理侵害学生合法权益、身心健康的事件和影响学校、社会稳定的事端。要为大学生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创造条件,提供便利。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抓不懈,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健全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落实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完善资助困难大学生的机制,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街道、社区、村镇等要主动配合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持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反映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优秀大学生的先进事迹。各类网站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发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重点新闻网站要不断改进创新,切实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发挥导向作用。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文化部门和艺术团体要进一步推进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充分发挥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对大学生集体参观一律实行免票。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鼓励和支持面向大学生的公益性文化活动。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依法加强对各类网站的管理,净化文化市场和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朱丽霞,胡中娟,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P181-183.
[2]丁笑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江苏高教,2013年第3期,P126-127.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 发[2004]16号)[z].200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