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八大报告指出,高校要以“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为目标,结合目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分析高校在教风学风建设方面存在的“四风”问题,提出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的思路和措施,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实现办学目标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教风;学风;思路;措施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作风建设。自今年中央提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学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为目标,将2013年为确定为“教风学风建设年”,查找教风学风建设中领导干部存在的“四风”问题,并通过建章立制,进一步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一、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是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的根本要求
(一)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是适应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的迫切要求。
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主要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高等教育必须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着力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可以看出。二是要把高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大学。对高校来说,要想成为人民满意的大学,首要的就是把人民群众的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要把学生培养成才,学校的学科水平、师资水平、办学基础条件等固然非常重要,但人民群众更关心的,可能是学校的干部教师是否能够在感情上亲近学生,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业上严格要求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学生的成长成才放在首要位置,努力把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大学。
就我们学校来说,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把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大学,其抓手或者突破口就是从教风学风建设入手。高等教育界有一个“酱缸”理论,其要义就是说一所高校有什么样的教风学风,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因此,高校的教风学风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决定2013年为“教风学风建设年”,根本目的就是以教风学风建设为抓手,教育和引导全校上下,特别是广大干部和一线教师强化质量意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观念,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二)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是学校实现既定办学目标的内在要求。
我们学校确定的办学目标是建成国内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要实现这一目标,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学校的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必须位于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前列。而从近年有关机构对国内高校排名情况看,在教学研究型大学中,我校的科研实力并不弱,我们的短板,恰恰就在人才培养上。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认识上、政策机制上、工作措施上都必须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下大工夫加强教育教学,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建设优良的教风学风,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内在要求。
二、目前学校教风学风中存在的“四风”问题
客观地说,兰州理工大学作为一所具有九十多年办学历史的工科院校,我校具有比较深厚的办学积淀和优良的办学传统,教风学风的总体状况是好的。特别是学校特有的“红柳精神”,既是数代理工大人扎根西部、艰苦奋斗精神的写照,也是我校教师教书育人、默默奉献精神的体现。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校教风学风还存在着一些与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不相适应的“四风”问题,结合目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校组织了动员部署,进行集中学习、研讨交流就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围绕学校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党建思政、大学文化、民生工程、后勤服务等重大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大家畅所欲言,认为在教风学风建设中“四风”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形式主义方面
有的领导认为,在制定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重大问题时还不能广泛听取学校教职工的意见,还不能统一全校教职工的思想,凝聚共识,导致在学校发展有些重大问题上还缺乏全校师生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在人才培养上对本科教学重视还不够。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考核和评价机制重科研、轻教学,导致部分教师不重视教学,不能够潜心教学;在教学方面,教学基层组织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研室建设、系室主任的考核、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和措施还不够健全,在调动全校教师积极性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方面还存在问题,在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对学生的成才成长没有落到制度上、行动上,或者建立的制度流于形式,缺乏执行的力度,不太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缺乏相应的考核和管理措施,影响了优良教风学风的形成。
学校办学理念思路原则提得多,但政策机制还不够完善,具体抓落实不够,措施还不到位,制度还不健全。比如我们的政策机制不够完善,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有待巩固;部分干部教师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尚待确立,质量意识有待强化,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两张皮”现象依然存在,校院两级教学管理职责需要进一步理清;教学管理制度执行不够严格,教学基层组织作用发挥不够等等。
在人才队伍建设上重外部引进人才,轻内部人才的培养和提高,尤其是在加强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基本功方面有待提高。
(二)官僚主义方面
学校有的领导干部联系师生不够广泛,听取学院和部门的意见和建议还不够广泛,渠道还不够畅通,有的领导深入教学科研一线调研还不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有些还缺乏操作性。
在制定政策中,有的领导做了一系列的调研和座谈会,但还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意见,师生参与民主决策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在加强管理权限中心下移到二级学院等方面还缺乏长效机制,不能更好地调动学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的领导干部大局观念、全局意识还不强,导致在开展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工作过程中,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还不够,影响工作效率。
(三)享乐主义方面
有的领导干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开拓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对如何提高本单位的教学质量总是从客观上找原因,习惯于拿老眼光看待新事物,拿老办法对付新情况,缺乏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
有的领导干部工作精力投入不够,弘扬艰苦朴素、自强不息的工大“红柳精神”还不够,推动学校、学院改革发展的动力还不足,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奢靡之风方面
有的学院教学实验设备利用率较低,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有的领导干部缺乏勤俭节约的意识,管理粗放,水、电、浪费比较明显,教学、办公场所长流水、长明灯现象还存在,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如何节约经费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等,有的单位科研经费使用率不高,科研成果共享不够等等。
三、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一)要理清抓教风学风建设的基本思路
学校确定开展“教风学风建设年”活动的基本思路是:明确一个目标:建设优良的教风学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两项机制: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教风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突出三个重点:教风建设、学风建设、教学管理;抓好四支队伍:教师队伍、教学管理队伍、专兼职学生工作队伍,学生干部队伍。总结起来就是“1234工程”。
(二)要明确抓教风学风建设的主要内容
1、加强教风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是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要全面落实学校2012年教学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理顺教学管理机制,全面落实教学管理部门和二级学院的管理责任。要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的原则,通过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落实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促进优良教风的形成。要严肃教学纪律,保证制度的严格落实,并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二是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要建立健全教研室,聘任高水平教师担任教研室主任,明确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管理中的责任。教研室应开展常规的教研活动,坚持集体备课、教学法研究和教学改革研究等制度。要在量大面广的公共课和各专业主要课程中设置主讲教授和课程负责人岗位,逐步实施课程负责人聘任制,明确课程负责人岗位职责,赋予课程负责人聘任、评价任课教师的权力。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不断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并通过开展名师教学示范课、教学观摩活动等,引导青年教师成长。要对基层教学组织开展定期评估,并定期开展院(部)教学学术活动,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保障教学效果和质量。要加快公共基础课程试题库建设,推行量大面广基础课全校联考。
三是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要严格执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恪守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师德修养水平。要加强教师的职业理想教育,牢固树立“讲台神圣”、“讲课光荣”等思想理念,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加强典型引领,通过树立 “师德标兵”,评选“学生爱戴的老师”等活动,在校园内大力营造教书育人光荣的环境和氛围。要强化激励机制,在收入分配、职称职务晋升、住房分配、出国进修等方面向教学一线倾斜,鼓励广大教师安心教学,教书育人。
四是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要发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作用,切实加强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能力建设,帮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基本功关。要开展“教学名师”、“教坛新秀”评选活动,组织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开展优秀课件、优秀教案、优秀实验老师评比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不断提高教学基本能力。
五是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要加强教学方法研究,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强化教学管理、课程体系、专业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为完善教学管理机制,优化培养方案,培育专业特色等提供理论支持。要大兴教学研究风气,开展教学研究交流,构建教师交流教学方法、学习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能力的平台。
2、加强学风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是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推动优良学风的形成。
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继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走进层”等活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推动学风的好转。要继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生活化、人文化、诗意化,以高水平的大学文化建设为引领,以健康向上的校园科技学术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鼓励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锻炼成长。
二是要坚持从严治校原则,保证优良学风的形成。
要进一步完善学生教育管理体制机制,靠实学生管理责任。要强化班级管理,配好班主任和学生干部,把学生班级作为加强学风建设的基本单元。要进一步加强课堂管理,落实班主任、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管理责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构建良好的课堂风气,并把学生的到课率作为学业成绩考核的重要指标,督促学生形成优良的学风。要加强学生公寓管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建设优良室风,教育和帮助学生努力建设学习型寝室,真正把学生寝室变成同学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美好家园。要加强考风建设,教育学生诚信做人,并严肃处理学生考试作弊行为,以优良的考风推动优良的学风。
三是要加强氛围建设,引导优良学风的形成。
要着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加大邀请校外学者来校做讲座和报告的力度,并建立教授为学生做学术报告制度,校内正高级职称老师每学期都要为学生开展一次以上的文化、学术、专业发展、学习方法、成长成才的讲座或报告。要大力营造学生自主学习氛围,全校所有教室、自习室要全天候向学生开放,吸引学生走进教室,为学生自学提供方便。要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并发挥学生创新中心的作用,引导学生走进实验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是要组织开展优良学风创建活动,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要推动学风建设创先争优,通过评选表彰“学风建设先进集体(学院)”、“学风建设先进班级”、“学风建设先进宿舍”、“学风建设标兵”等,推动优良学风的形成。
(三)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是要加强领导。为确保“教风学风建设年”各项活动顺利开展,学校在2013年初制定出台了《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在教务处、学生处成立了办公室,各二级学院也相应成立由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工作机构,并及时召开了全院教师和学生大会,开展好“教风学风建设年”活动。
二是要完善机制。各单位修订完善学院(部)年度工作考核体系、岗位津贴制度实施办法、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教学工作奖励办法等,进一步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力度,保障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激励教师投入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体现收入分配制度对教学工作的倾斜、对教学一线的保障。调整和完善对学院(部)教学工作评估的办法,开展对学院(部)教学工作和教学效果等的全面评估考核,对评估考核优秀的学院(部)进行专项奖励,从政策上保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形成建设优良教风学风的长效机制。
实施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各学院(部)每年向学校提交教学质量报告,学校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发布。学校每年形成教学质量报告,自觉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广泛监督。
建立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联动机制,实现教学系统和学生系统信息共享,强化教学环节与学生教育管理的过程控制,共同探讨和改进工作措施,努力做到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的有机结合。
建立教师与学生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学生评教”机制,努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推行“教师评学”机制,促进教学相长,促进优良班风和优良学风的形成。
建立信息互通机制,用信息化手段打通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平台,建立教师、学生、家长信息互通机制,及时向学生家长通报学生学习成绩、学籍异动、奖惩情况、学费缴纳等信息。
三是靠实责任。实施教风学风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了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各学院党政一把手对教风学风建设负总责,并将教风学风建设评估结果作为各院(部)领导班子和党政一把手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要着力推进“红柳人才计划”的实施,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要充分发挥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学术团体的作用,教授群体要以严谨治学的精神和教书育人的职业风范,在教风学风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要通过加强青年教师培训、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老教师传帮带等措施,引导青年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工作,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要加强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完善队伍建设相关办法,着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具有职业素养和奉献精神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干部队伍。要制定专门措施,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确保班主任配备到位、工作到位,并明晰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责任分工。要强化班级管理,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严格学生干部、学生党员遴选标准,把那些勤奋学习、成绩突出、热心服务的学生推选出来,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学生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院、班级、宿舍学风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推进学风建设深入开展。